1
 

 

 

距离”中国梦”的狂潮,已经过去3年,创业公司纷纷从0走到了1,创新创业大潮推动着投资机构开始规模化、专业化,当初诞生的千万家投资机构也来到了拐点,即将进入下一个投资阶段:

 

回归理性,价值投资。

 

如果我们把投资机构视为一个普通的创业公司,对”一级市场股权投资“进行行业研究,我们会发现,正如创业公司会从经历天使、早期、VC阶段一样,3年过去了,大部分企业进入了中后期。和2015年后兴起的所有新兴行业和创新企业一样,赤膊上阵、原始积累的阶段已经过去。

 

投资行业也完成了一轮行业洗牌。

 

创新工场、真格、经纬、红杉、IDG、阿尔法公社、英诺天使、九合创投、高榕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已经在行业中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地位。

 

而目前,鲸准数据显示,专注一级市场投资的机构约有12000家,其中低于10人的机构占70%,10人—50人的占25%,50人以上的大机构则仅占5%。

 

新基金规模小,拓展项目渠道和建立自身品牌都需要时间,发掘项目成本高,效率低,方式单一,很难在竞争中占到先机,创新迫在眉睫,需要辅助与抓手;老基金则同样需要保持竞争优势,探索方法提升沟通、协作、决策效率,同时建立投后管理机制。

 

在结束了三年的”跑马圈地“后,找到进步的抓手和阶梯,成为了当务之急,投资机构热兵器时代的军备竞赛即将开始。

 

 

2
 

 

 

阿尔法公社:天使投资机构

 

我们每天都在跟创业者说你应该怎么规模化,然而我们更需要自我反省,我们投资的模式是不是足够规模化?一个投资人一年可能看几百个项目,投的只有四五个,本身就不是规模化的做法。我们一直坚持探索一个问题:如何大批量、高质量地完成天使投资,如何有效地利用数据手段使我们的投资行为规模化。我们在企业投资服务里面做了很多CRM、ERP的投资,很多项目发展得非常好。实际上我们自己都没有一个像样的CRM和ERP,这就是今天投资机构的现状。鲸准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。风险投资要走出老师傅带徒弟的作坊模式。

 

九合创投:早期风险投资机构

 

九合在2017年投了40多个项目,和往年差不多,投资规模比以前稍大一些,我们团队规模也从5、6个人涨到了17个人,团队规模扩大蛮快。另外就是,我们在募投管退这四个方面做了一些加强。以前刚开始做天使投资的时候,觉得就做投资就好了,现在是募投管退一个都不能少,做了蛮多的细致的内部管理流程。

 

前面冲杀的投资经理非常重要,但其实后面的管理能力、培养体系、品牌影响力、募资能力和整个的团队建设能力反而是一支基金的底盘,这些底盘做好了,我觉得发展是自驱性,不用太担心今天走一个人、明天走一个人,好的基金都是有很长的持续期的。

 

逐鹿资本:天使投资机构

 

投资人不喜欢被约束,但他们有目标,有强烈完成目标的意愿,这并不矛盾。所以,要有游戏化,工作本就应该游戏化,同时,要有好的明确的目标,好的可视化、及时的反馈,让人看到进步与变化,这样就能调动大家的驱动力。系统是帮助他们反馈自身进展和进步的工具。

 

有数字目标,有运营规则,有及时反馈,这都需要系统支撑。以前用了钉钉、vc800、Teambition,都不能很好管理,现在用鲸准,录入项目非常方便。首先他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,其次希望它能更好反馈投资人的成长、目标,以及之间的关联。

 

 

对于小的投资团队而言,可能觉得几个牛x的合伙人来决定投哪个项目就OK了,投资决策高度集中在某几个合伙人身上,几乎完全依赖于合伙人的直觉以及行业经验。但是在大型投资机构里面,投资经理、管理者、决策者,这些角色都是分离的。需要对整个投资决策的流程做到透明化管理,需要及时沉淀项目的历史信息便于今后及时复盘,改善投资思路,就特别需要依赖信息化系统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。

 

有些投资机构觉得自己的管理理念是领先的,倾向于自己开发系统。但其实定制化系统应用成功的案例并不多见,一是定制的东西成本高,实施周期长,还没等正式上线很多当初的需求和设计就发生了变化,这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迭代的精神是相悖的。所以我们最终选择了用成熟的产品,基于成熟的产品做少量的定制开发。一个产品能快速成长起来,肯定融合了一些行业的know-how在里面,这能帮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。

 

 

3
 

 

 

我们都不曾想到,金融机构的线上化过程如此的缓慢。

 

金融本质上就是一个关于数字和信息的游戏。在二级市场金融机构经历了信息化、数据化、智能化,然而一级市场的金融机构,特别是投资公司,除了头部的几家,绝大部分还处于“工坊式”作业模式,用着“小米+步枪”在打仗。据鲸准数据统计,截止2017年,市场上有超过2万支基金,约有20万人的投资人队伍,平均每只基金的投资人不到10人。

 

投资,其实是一个严重依赖高级人才的行业,而恰巧这又是一个“恶性离职”频发的行业。

 

所以,老板们一边考虑着如何带出一支强大的投资队伍,创建一个能培养深度思考、不断探索的投资氛围,一边又希望能做到募投管退的信息化、流程化、系统化,以防止人才流失带来的风险和损失。

 

而对于投资人来说,如果管理本身给到的是枷锁,他们会抵触,但如果给到的是武器装备,那便大不相同。

 

鲸准结合了外部数据和行业信息,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管理系统,产品的设计理念和用户体验是其核心竞争力,不只是从老板的角度设计产品,也从投资经理的角度设计产品。

 

投资机构的信息化一是要满足管理的需求,即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的绩效,让企业的管理层高效地管理好团队,让投资经理更好地管理好手头的项目;二是要把沉淀的数据转变成为对投资有决策价值的信息。

 

这是大量的投资管理系统的一个基本的底层逻辑,但对于“人治大于法治”的投资机构来说,显然不够,他们需要的是更“聪明”的系统,而不简单是一个“管理”系统。

 

所以,一个不能满足投资经理思考、研究、成长的系统,不是好的投资管理系统。

 

1投前:大量的外部数据 +自动导入 + 移动/PC同步协同

 

经纬中国的张颖曾给投资人下了道死命令:投资项目宁愿错过也要看过。他说,在投资这个行业里,你可以没有投这个项目,但不能没看过,不能Miss掉任何机会。

 

投资行业的特殊性,决定了投资机构需要管理大量的项目信息,投资人需要做大量的deal sourcing。如果没有一个高效的工具,投资的效率会非常的低下。

 

鲸准最吸引投资人的地方在于沉淀了近60万的项目信息和数据,并且能够自动导入,这是多贵的CRM、OA都做不到的。

 

一个投资人一年看过、观察过的项目成百上千,这些都是机会。而人脑的记忆力是有限的,需要track的工具,需要提醒的note。

 

在鲸准的系统中,有足够好的投资信号可以提供,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行为轨迹、同事的工作进展、观察仓内项目的所有较新动态,还能联动鲸准个人版,实时同步行业外部机会。

 

 

2投后:基金投资组合的穿透分析系统与风控体系

 

投资机构,大量的交易相关资料还保存在电脑和手机的硬盘、文档、邮件里,有用的信息总是分散地存储在不同的位置、不同人的脑子里。

 

鲸准构建的是一个有效的系统能完全打通募、投、管、退全流程,可纵向穿透的分析基金投资组合,帮助机构进行定期的复盘和基金投资组合管理,实现真正的机构信息化。

 

同时,系统能够将足够有效并且完整的信息进行沉淀,包括投资协议、回购协议、清退协议中的关键节点把控,定期提交给LP的投资报告,被投企业的数据统计反馈,应对基协的监管与备案等规范文档,员工的离职交接等。鲸准能够很好的帮助投后人员做好项目管理、基金管理、风险管控、投资人管理、文件会议管理、合规性管理、统计分析等工作。

 

机构的管理系统,其实就是风控系统。

 

 

3构建机构内部智能知识库

 

投资,能够被系统性分解和学习的地方就是数据。

 

在之前的文章《鲸准总裁胡健:智能金融的现状与未来 | WISE2017新商业大会》里,有提到投资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看项目,而不是投项目,一个投资人一年能投出3~5个项目就不错了。那么就是说,对投资人而言,就像游戏中的打怪兽,能否打到最后,取决于中间的“经验值”。

 

当经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,结构化每一次投资决策背后的逻辑和数据,让投资管理系统变为投前投后人员的协作和共享平台,个人的资源就变成了公司的共享资源,实现了经验和知识共享。

 

知识的共享,便是较好的风控。